百度十年產品經驗總結:產品經理九步法 |
時間: 2015/1/26 16:43:41 點擊: 24229 |
所以他們不需要考慮產品定位,所以最大的優勢往往最后變成了劣勢。
2011年底的一個晚上,我在廣東佛山,飯后去捏腳。我照例問技師小姑娘平常上什么網站,生活中有什么愛好,最近打算干嘛。年輕的姑娘回答我說最近的夢想就是買一部小米手機。當時我吃驚得手中的茶杯都差點掉在地上。2011年底,我也只是在網上看到小米的新聞,市場上連一部真機都沒有。但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一個小城路邊的洗腳妹都把小米手機當作人生夢想了。我連忙問她為什么,她說“小米手機一千多塊錢,但用起來和蘋果一樣,多劃算呀”。這就是定位,這就是產品的獨特性。 中國互聯網很常見的例子:從新聞、門戶、電商、視頻網站,到現在的團購、安全軟件、瀏覽器、微博、手機,99%都是無差異化的競爭,很少有人考慮“與同類產品相比你的獨特性什么”。顯而易見,那些后發而勝出者,都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理解和超凡的控制技巧。 按照此“九步法”的第二步,如果你是微信的深度用戶,請你考慮“朋友圈”這個產品的 “獨特性”是什么。 當微信在設計“朋友圈”這個功能時,一定考慮了他和微博,Qzone,校內相比較的獨特性。在SNS產品同質化這么嚴重的情況下,微信的一個二級功能如何勝出,他的獨特性在哪,這就是PM團隊要解決的首要的問題。 我個人覺得這個獨特性就是“私密”。 其實社交的本質就是“隱私的分享”,人與人相識,到朋友,密友,甚至情侶,最后夫妻,關系深化的過程,也就是隱私一步步不斷彼此分享的過程。微博為什么做不了SNS,因為微博這類的廣播平臺,天生不具有私密性的特質。而微信朋友圈在私密性的定位上,用一種簡單的手段,解決了Facebook復雜的隱私設置問題。無論是微信PM天才的洞察到了這一點,還是碰運氣碰上,不得不讓人佩服。如果微信朋友圈能在“隱私的分享”上做得更好,那這個產品前途無量,未來可以有機會和Facebook對決。 第三步:分解用戶。根據產品的核心價值,將用戶分解成不同角色。 步驟一解決的是 “有什么用”,步驟二解決的是“別人憑什么用”,步驟三到步驟七解決的是“如何更好用”。如何更好用的關鍵就是變成用戶,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思考。 也許天才能夠洞察到用戶需求,但天才在洞察用戶需求上也有一個成長過程,我們看到喬幫主也是從一個個失敗里一下下爬出來的。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就好像佛陀的證悟:削一個蘋果,削到最后,發現是空,于是悟道了。用戶需求原來是一本無字天書,要領悟,需要有一個削蘋果的過程。 分解用戶,變成用戶的過程就是一個削蘋果的過程,一個PM的必經修煉。不同產品,不同維度,有不同的分解方法。初期不用太復雜,但也決不能腦子里只有一種用戶,那就不是削蘋果,而是削石頭了。PM至少要按產品的核心價值,用最粗的線條把用戶進行分類。 如: UGC產品:看的用戶,寫的用戶; 論壇:瀏覽用戶,發貼用戶,版主; B2C:瀏覽
本文標簽:百度十年產品經驗總結:產品經理九步法 |
上一篇: 寫給網頁設計新手的10條實用法則 下一篇: 2014年美國網頁流量最大贏家和輸家 |